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

关于智能C端创业-周谷越

产品思维与3C制造工艺

20564_182560

周谷越,港科大博士,大疆创新计算机视觉总监、大疆教育产品线负责人。

博士期间主攻机器人视觉导航技术,工作曾获IEEE嵌入式视觉研讨会最佳海报奖。2012年起供职于全球无人机行业领导者—大疆创新(DJI),负责组建计算机视觉相关团队,旨在赋予无人机感知并理解周围环境的能力。先后参与多项无人机产品项目的设计与开发,其中包括全球第一款无人机机载视觉导航模块 — Guidance以及全球第一款具有高级视觉导航能力的消费级无人机 — Phantom 4等。

强调要坚持将产品做到极致,坚持第一性原理。在解决事情时,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去。当我们用第一性原理回归事物本质,做建模,进行工程化分解时,通过进行非常严密的思维推导,就可以得到这个事物背后的创新。当提到作为产品经理确定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时,周老师认为,如何确定一个方案是没有方法论的,需要不断思考,不断借鉴,不断验证。产品发布只是阶段性胜利,要持续关注消费者,珍惜每一个产品,尽量将每一个产品做到最好。

Part 1 经验分享

教训一:产品决策不要迷信数据

年轻人从一线拿到了很多数据,论证一个观点;

大佬问了几个问题,就否定了整个提案;

最后证明,大佬说得对;

建议一:切勿过度拟合数据
  • 标志:稍微改点数据,结果就差异很大;

  • 方法:限定思考时间;限定内容长度;相信简单和常识;

教训二:追求极致要说到做到

产品有很多问题要解决,其中一个问题你不太熟悉;

技术负责人说现有方案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,而且要比市面上的所有产品都好;

你没有深究就同意了,转去解决其他问题;

建议二:坚持第一性原理
  • 标志:能否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瓶颈;

  • 方法:重视每个方案级决策;解释不清楚的约束往后放;关注瓶颈的最佳收益方;

教训三:小心消费品销量曲线

动态混沌系统—不可观测的问题;

供应链的风险,总的销量曲线不可信;

建议三:持续关注消费者,产品发布只是阶段性的胜利
  • 指标:用户的主动推荐率;

  • 方法:歼灭硬伤,不断惊喜,大幅洞察,小幅迭代;激进决策不仅要回报高,还要输得起;挖掘一款产品的最大价值;

产品设计:找到一个“好”的供需匹配

什么是产品设计?科技产品设计的关键点在哪?

需求侧:消费者
  • 还原需求场景而非具体功能;

  • 测算需求场景的消费预算;

供给侧:产品厂商
  • 制造产品的成本;

  • 可以交付的体验;

  • 产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;

什么是“好”的供需匹配?
  • 看出别人没看出来的做法;

  • 做出别人没做出来的技术;

  • 拥有别人不具备的资源(品牌、渠道、供应链等);

如何找到“好”的供需匹配
  • 市场洞察是一切的基础;

  • 头部用户是关键;

  • 注重提升“好”匹配的搜索效率—更有效率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;

  • 提前考虑研发周期和产品路线;

Part 2 黑科技产品的关键:不是科技而是“黑”

黑在哪里? 技术超前,产品超越用户想象;

如何技术超前?找最前端的技术,用前端最好的解决方案,无人机上用手机的处理器,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;

最快的速度干什么?

  • 立项:找到可产品化的创新点;

  • 决策:保持产品团队专注且正确的发展方向;

  • 开发:把产品开发执行出来;

挑战一:立项太早,做不出来!立项太晚,错失先机! Phantom 4 (扼守创新要道
  • 用户需求:小白用户记录日常生活;

  • 产品需求:小,便宜,智能;

  • 对处理器的技术需求:低功耗,低成本,高算力;

  • 技术需求量化:28nm以下制造工艺,销量上百万;

  • 设置观测点:紧盯智能手机的协处理器,顺着谷歌概念手机的供应链找到需要的芯片;

挑战二:决策太快,容易出错!决策太慢,自乱阵脚!(培养多面手
  • 产品经理的多面手:既懂用户又懂技术,对产品全流程都比较熟悉;

  • 多面手的好处:考虑问题具有全面的系统性视角;躬身入局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;

  • 如何培养多面手:无法短期训练出来,鼓励上下游工作整合,形成企业文化,正向激励,逐层提供人才成长路近;

挑战三:流程低效,费时费力!进度优先,疲于奔命!(优化关键流程

为什么需要优化?

流程是项目进度最大的阻碍;低效流程被大量“无脑”执行;迫于项目进度压力而不去改变;迫于“守旧派”的阻力而不去改变;

如何优化关键流程?

找到关键问题,系统开发周期要四个月?选取重复执行的单元,将无人机的测试迭代周期缩短的一次三天;

寻求改变:建立高效的仿真测试系统,代替人工测试环节;

Part 3 制造工艺

什么是制造工艺?

为什么硬件产品量产难?

制造工艺:从物料到成品的过程;

物料(BOM):

  • 电子件:芯片,阻容感、晶振等

  • 结构件:塑胶件、金属件、硅胶件

  • 电子结构件:风扇、同轴线缆、连接器等

组件:PCBA、镜头模组、天线模组等;

半成品:云台电机、电池、动力电机等;

成品:无人机;

成型工艺:

  • 模具加工:制造用于注塑的精密金属模具;

  • 注塑成型:将原材料注入模具后冷却成型;

  • 后处理:切水口,去披峰,擦亮印等;

组装工艺:

  • 化学:焊接为主,贴片、AOI、后焊;

  • 物理:螺丝链接,绕接,压接,贴合,插接,穿孔,擦拭,理线,包装,目测等;

  • 物流:上料,下料,撕贴纸等;

标定与测试工艺:

  • 老化测试:常温老化、高温老化、软/硬件的稳定性;

  • 参数标定:传感器的系统级校准,温度补偿、相机内参数标定、零漂校准;

  • 功能测试:对产品的指定功能进行测试;

制造工艺的组织方式:流水线作业

基本概念:工序、工位、工步;

节拍:流水线完成两个相同产品的间隔产出;

UPH:每小时的产能;UPPH:每小时每人产能;

良品率:良品数(含返工)/投入数;直通率:良品数(不含返工)/投入数

工业工程优化:Mod法+EMRS准则;

关键指标:瓶颈工位节拍,生产线平衡率;

为什么硬件产品量产难?

  • 熟悉的场景:产品发布后几个月都交不了货;

  • 客观困难:大量非标准件的存在;大量长周期物料的存在;大量一致性问题的存在;制造工艺调整和验证的周期长;

  • 解决方案:把NPI当成一个研发项目来做;把DFM逐步加到企业文化里;